化石燃料的經(jīng)營者們在尋找新的儲備源,早已不是什么新聞了。過去的一個世紀以來,為了滿足文明不斷擴張的胃口,地球的礦脈幾已窮盡。交錯的航道、鐵路及管線只證明了稀有資源一向值得巨額付出。 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(nasa)現(xiàn)正計劃從根本上改變?nèi)藗儾杉Y源的渠道——具體辦法是將早就屯在計劃表中的一個任務揪出來,賦予它意義更“深遠”的使命:在2016年9月將發(fā)射的名為osiris-rex的探測器,用來勘察分布著貴金屬的近地天體——而如果財政和技術(shù)都允許,小行星們必然會成為人類龐大的資源儲備庫。 osiris-rex的發(fā)射其實是老早就定下來的。2011年它在競標中擊敗另兩個方案,成為美國太陽系“新疆界”任務之一。其名字全稱是“源光譜釋義資源安全風化層辨認探測器”,看似非常復雜,但其實就是一個采樣返回的家伙,主要承擔了對一顆碳質(zhì)小行星成像以及從它風化層帶回樣本的任務。 但它的技術(shù)程度無疑是最前沿的??茖W載荷包括毫米級的成像包以及三臺光譜儀,采樣方式與先前日本的“隼鳥”號(首個從小行星上帶回微量物質(zhì)的探測器)相似。預計在伴飛小行星過程中就會傳回大量珍貴數(shù)據(jù),最后返回艙再為人類奉上至少60克的小行星樣本,科學家對其分析則要一直持續(xù)到2025年,整個計劃才算完成。 不過,在被套上“小行星采礦先行者”的大帽子后,它的一系列科學任務就被淡化了,人們正樂于將去年asterank網(wǎng)站對小行星的“估價”翻出來舊事重提:依靠現(xiàn)在所能掌握的信息推算,太陽系中普普通通的241 germania小行星,擁有的礦產(chǎn)資源總價接近百萬億美元,超了全世界的gdp總量。據(jù)估測,太陽系內(nèi)最有價值的5顆小行星中,最低的也要價值過萬億美元。 如果按《太空資源的勘探與利用》一書作者的計算,一顆直徑一公里的小行星,重量差不多是20億噸,可能會含有3千萬噸鎳、150萬噸鈷和7500噸鉑,而這種規(guī)模的小行星在太陽系中差不多有100萬顆!想到只要一抬頭,不知多少近地小行星懷揣著被人類標記為“價值”的一切而未被開墾,簡直是種勾引。 與此相關的技術(shù),看似早已有了眉目——2001年2月,nasa已能將探測器登陸到一顆名叫“愛神”但長得有點像土豆的小行星上了;而如果發(fā)揮得好,美國即將發(fā)射的osiris-rex探測器甚至能從小行星上帶回2200克的物質(zhì)。 但是,真想要達到自由攫取小行星資源財富的程度,先請把至今還沒人能描繪的小行星礦井的樣子畫出來吧;再考慮一下采礦期間如何阻止小行星自轉(zhuǎn);最重要的是還要做一道算術(shù)題:用飛船往返搬運設備、材料和礦產(chǎn),能否回本?——根據(jù)nasa的經(jīng)驗,從太空中帶回地球2盎司(約合60克)礦物的成本是10億美元——那會不會有極大可能是數(shù)十億美元的砸下去,浮上來一點鐵和鎳?畢竟太陽系不是隨處都飄蕩著純白金的小行星。 asterank網(wǎng)站在為小行星估價的同時也指出:小行星采礦,是否真能帶來數(shù)萬億美元收益? 而如果不談收益,我們就不能理解一個前后覆蓋15年之久的小行星采樣計劃了嗎?突破低地球軌道、向深空進軍的科學意義,一直遠大于其經(jīng)濟收益。只不過,要說是為了弄清我們自身及太陽系的起源之類的,未免空泛,遠沒有發(fā)掘一個價值連城的太空寶藏那么有意思。 ■背景資料 據(jù)nasa官網(wǎng),根據(jù)資源潛力可將小行星做一個分類:c類是碳質(zhì)小行星,數(shù)量最多,可能含有大量可供發(fā)掘的水源,能分解成氧和氫用來做火箭燃料,有機磷和碳還能制造肥料;s類是硅質(zhì)小行星,數(shù)量其次,主要成分包括鐵、鎳、鎂和硅的沉積物,也含有微量貴金屬(如鉑);而m類是金屬小行星,特征顧名思義,元素主要就是鐵。 (來源:科技日報 記者:張夢然)
[版權(quán)中國空間技術(shù)研究院擁有,轉(zhuǎn)載請注明出處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