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著白大褂的科學家正在解析埃博拉病毒的高分辨率圖像……北京民族文化宮的一堵電視墻正直播他們忙碌的場景?!吧虾9庠础甭菪隣畹脑砟P团?,觀眾們正聆聽上海的技術人員和中科院微生物專家講解。
“科技周首日的直播,恰巧趕上‘上海光源’解析埃博拉病毒?!敝锌圃嚎茖W傳播局的徐雁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,尖端科學實驗室內的實時影像讓觀眾們很感興趣。
全國科技活動周北京主會場上,北京民族文化宮的“科學重器”展區(qū)推出了中科院研制的一些著名科學大裝置。科技周還是頭一次設置此類展區(qū)。參展內容包括暗物質粒子探測衛(wèi)星、中國散裂中子源、郭守敬望遠鏡、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、“科學”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等。
引人注目的是直徑5米的FAST(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)模型。FAST是建筑在貴州天然溶坑里的巨型天線鍋,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。民族文化宮內展出的也是FAST首座模型。它真實模擬了周邊的綠樹和山體。高大的鋼架牽引起捕捉信號的懸掛接收器。從頂而瀉的強光下,幾千塊白色拼板湊成的天線,像高爾夫球一樣明暗參差??s小一百倍的“FAST”看起來很精美。
在一旁,實體位于河北興隆的郭守敬望遠鏡也被完美復制。模型里白色筒樓上架起的望遠鏡卸除了半個外殼,好讓人看清里面的巨型反射鏡架和成像器。
現(xiàn)場有不少小學生圍住“科學”號考察船,自行車大小的模型放在地上,學生們不禁去摸摸它紅白相間的光滑船殼。船頭的眺望臺,直升機坪,后甲板的龍門吊、救生船,船頂?shù)臍庀罄走_都不走樣地呈現(xiàn)。旁邊則陳列“科學”號撈出的海底礦物和巨大的螃蟹。
科學重器各展臺的說明文字和圖片少而精,相對以往常見的科學展覽更簡潔,重點更突出。
“子午工程”的展臺前,也聚集了很多小學生。巨大的中國地形沙盤上標出了子午線和工程臺站,各種標志可分別跟隨操作臺上的按鈕亮起,顯示子午工程的原理。
“‘子午工程’吸引了很多孩子和家長,小朋友喜歡操作游戲性裝置,很長時間不愿意離開。”徐雁龍說,“這些模型和展出材料來自中科院各個所,比如FAST模型就是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自己設計的?!?/p>
“大科學裝置體量大,是很好的科普載體,公眾對之有天然的好奇心?!毙煅泯堈f,此次參展,中科院優(yōu)先選擇了公眾更關心、更有時事背景的大科學裝置。一開始有20多個項目提出參展,考慮到準備時間短,為確保展出的科普效果,中科院從中優(yōu)選了一些展品。
“之前我們也做過類似的巡展。”徐雁龍說,“大科學裝置科普化是我們的一個目標,已有了幾年的工作積淀。根據(jù)中科院高端科研資源科普化計劃,我們將推動院屬的重大實驗室、野外臺站和科研設施面向公眾科普開放,并打造成體系的科普基地和傳播平臺?!?/p>
圖為參觀者現(xiàn)場模擬操作幾何機器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