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時間 2017 年 2 月 23 日,NASA 宣布在距離地球 39 光年的地方,首次發(fā)現(xiàn)了有 7 個地球大小的行星圍繞一顆恒星運行的行星系統(tǒng)。
更重要的是,其中 3 顆行星位于母恒星 TRAPPIST-1 的宜居帶內(nèi)。這是首次在一個系統(tǒng)當中找到三顆宜居行星。在天文學家眼里這次發(fā)現(xiàn)振奮人心,“為地外生命的探尋開辟全新方向”。
到了第二天,鮮有主流媒體再持續(xù)關(guān)注此項進程了。常人眼里,這無異平日新聞。
我們總要回答一個問題:作為人類,我們?yōu)槭裁匆P(guān)心太空?
在 64 億公里外看見自己
2015 年,美國航天局宇航員 Kjell Lindgren 從漂浮在地球之外遙遠的國際空間站里,用視頻連線宣布中國作家劉慈欣的作品《三體》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。
劉慈欣說:敬畏頭頂?shù)男强?,并時常仰望。
太空探索事業(yè)的黃金時代本是源于冷戰(zhàn)中美蘇雙方的太空競賽。在雙方巨大恐慌與渴望超越的興奮中,人類耗資巨大向深空開拓。
而這些故事,卻讓我們看到了太空探索的另一種可能。
( 1968 年 12 月 24 日,阿波羅 8 號的三位宇航員在月球軌道中向地球進行了電視直播。在那場電視直播中,人類拍攝到了第一張“地出”照片)
這是人類第一次在太空,看到自己的星球升起。
在那場轟動世界的電視直播上,被數(shù)次提及到的一個詞是“我們”。
我們指的是地球人。這是只有站在地球之外,回頭看,才會深刻發(fā)現(xiàn),原來在這個星球上紛爭不斷的所有人是一個整體。
當年 NASA 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學副總監(jiān)斯圖林格博士后來說到:
在這幅照片第一次對外公布之后,號召人們警惕人類面臨的各種嚴峻問題和挑戰(zhàn)的呼聲越來越高,例如污染、饑荒、貧困、城市生活、糧食生產(chǎn)、水資源管理和人口過度增長。這不能說是沒有關(guān)聯(lián)的。
進入深空,進入一個浩瀚荒涼的孤獨深空,人類更清楚看到了自己。
29 年后,美國“旅行者 1 號”( voyager 1 )飛船,即將飛出太陽系??刂浦行呐ψ屗剡^頭,最后看一眼它出發(fā)的地球。
在距離家園 64 億公里之外,人類所有詩篇中關(guān)于母星的偉大,都化為光束中若有若無的渺小?;腥鐗m埃。
天文學家卡爾·薩根寫下了這樣的話:
我們自欺欺人地認定人類在宇宙中的特權(quán)地位,這一切都被這個白光中的小點推翻了。
我們的星球是宇宙無邊的黑暗中一顆孤獨的塵埃。
據(jù)說騰訊創(chuàng)始人馬化騰一直很喜歡天文學。而天文學是一種令人謙卑、塑造人格的科學。這一切的自知自省,都是浩瀚宇宙帶給人類最好的禮物。
孤獨如何排遣
張小龍在一次飯否的更新提到:
這么多年了,我還在做通訊工具,這讓我相信一個宿命,每一個不善溝通的孩子都有強大的幫助別人溝通的內(nèi)在力量。
而微信的啟動頁面,是一個孤獨的小人,面對巨大的地球。
-->
![]() |
|